2025-07-14
IDOPRESS
就在邓妈妈准备带外婆来北京做手术的前一天,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瞬间打乱了邓妈妈的计划。
2022年,小邓外婆在老家湖南常德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,为了照顾老人,邓妈妈提前办理了退休,在家全职照顾她。
去年年初,邓妈妈看到不少医生的自媒体账号在宣传一种手术,称“可以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,让患者回到患病前的状态。”她咨询了常德当地医院,被告知“当地做不了这个手术,可以去北京试试”。
经过了大半年的观察和准备,今年7月,邓妈妈联系上了北京一家可以做该手术的三甲医院,正准备带老人来北京就医,就看到国家卫健委禁止将“颈深淋巴管/结—静脉吻合术(以下简称LVA)”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(以下简称“AD”)治疗的消息。
这项技术由显微外科医生首创,最初用于治疗淋巴水肿,后被“跨界”拓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。虽被部分医疗机构宣称为“认知逆转术”,却因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、适应证模糊及长期疗效存疑被紧急叫停。
“我们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万一好转了呢?”每天擦洗、三餐喂饭、照顾大小便……由于长期照护失智老人太费心神,邓妈妈愿意为了这“渺茫的希望”支付几万元的手术费,并承担手术风险。
家属对于手术的期待,折射出的是中国约1699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面临的系统性防治困境。一方面,基层早筛和诊断能力薄弱,超70%患者被漏诊;另一方面,康复护理资源稀缺,家庭照护负担重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,叫停手术之外,我们还能做些什么?
被叫停的手术
在北京回龙观医院,燕江陵每次出门诊都会遇到患者咨询“阿尔茨海默病手术”。作为老年精神科病区主任,她从事老年精神病学、老年人记忆障碍的诊断、治疗已有20余年。去年年底,她第一次听说了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,并开始深入了解。